设为8455新澳门路线网址 网站地图

8455新澳门路线网址

健康讲堂

网上预约

  • 名老中医预约挂号
  • 网上预约挂号
名中医谈健康系列(42)陕西省名老中医徐涛: 春秋季节话养生
来源:名医馆 编辑:叶辉 点击数: 发表时间:2018-08-31 11:21:31
字号: [双击滚屏]
核心提示:徐涛教授擅治病种:擅长诊治中风、头痛、眩晕、脑梗塞、高血压病、糖尿病、帕金森氏病等疾病。

徐涛教授擅治病种:擅长诊治中风、头痛、眩晕、脑梗塞、高血压病、糖尿病、帕金森氏病等疾病。


中医养生,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。

所谓“生”,就是生命、生存、生长之意;所谓养,即保养、调养、补养之意。

总之,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。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引导,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的变化规律,通过怡养心神,调摄情志、调剂生活等方法,从而达到保养身体、减少疾病、增进健康,延年益寿的目的,使人体保持生命健康活力。几千年来,中医养生理论为人类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。


一、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

养生的目的在于“救治于后,不若摄养于先”,即“不生病” “晚生病” “少生病”。

在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中就已经指出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。

即养生重在养心,保养精、气、神。

二、中医养生观主要包括预防观、整体观、辩证观。

中医认为:天地是个大宇宙,人身是个小宇宙,天人是相通的,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,就像鱼在水中,水的变化,一定会影响到鱼。

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的养生观,养生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,寒热温凉,做适当地调整。所以人生活在自然之中,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。

《吕氏春秋》说:“年寿得长者,非短而续之也,毕其数也,毕数之务,在乎去害”。

所谓害,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、大热、大燥、大温等反常气候,中医称为“六淫”。

三、中医养生基本思想是“顺应天时,天人合一”。

《素问》云:“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若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”。“人与天地相参也,与日月相应也”。

所以不同的季节,有不同的养生原则,人应当顺应自然来调息将养,达到养生的目的。


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,“立”开始之意,立春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。

随着立春的到来,白天渐长,太阳转暖,气温、日照、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。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,万物始生的特点,应当注意保护阳气,着眼于一个“生”字。

一、中医五行观按自然界属性,由于春具备生长、升发、条达舒畅的性质,所以属木,与五脏的肝相对应。

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,在志为怒,恶抑郁而喜调达。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,要力戒暴怒,更忌情怀忧郁,做到心胸开阔,乐观向上,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。

同时要充分利用、珍惜春季大自然“发陈”之时,借阳气上升,万物萌生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,通过适当的调摄,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,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。

二、春季气候变化较大,天气忽冷忽热,由于人体腠理变得疏松,对寒邪的抵抗能力减弱。

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减去棉服,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应谨慎,不可骤减。

《千金要方》主张春时衣着宜“下厚上薄”。

《老老恒言》亦云:“春冻半泮,下体宁过于暖,上体无妨略减,所以养阳之生气”。

三、春天在起居方面,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,需舒展畅达

这就要求大家夜卧早起,松缓衣带,舒展形体,克服倦懒思眠状态,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,锻炼身体,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,力求身心和谐,精力充沛。

四、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,宜食辛甘发散之品,不宜食酸收之味。

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说:“肝主春,肝苦急,急食甘以缓之,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用辛补之,酸泻之”。

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,酸味入肝,具收敛之性,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,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。

即“违其性故苦,遂其性故欲。欲者,是本脏之神所好也,即补也。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,即泻也。”

明确了这种关系,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、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,草药如枸杞、郁金、元胡等,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、豆豉、葱、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。


到了秋季,秋风萧瑟,处处枯草落叶,秋雨绵绵,气温变低,万物收敛。

一、秋季是阴长阳消的时候,秋季具有五行“清洁、肃降、收敛”等性质,与五脏之肺相对应,五行归属于金。

《黄帝内经》说:秋三月,要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收敛神气。秋季肺气内应,养生应以养肺为主。收敛神气,逆之则伤肺,奉藏者少(降低了适应冬天的能力)。

秋季通过食补可以使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魄、旺盛的精力,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和推迟衰老的目的。这个季节不仅是进补的季节,也是调养的季节。

二、由于秋季空气干燥、昼夜温差大,所以在饮食保健上要以润燥益气为中心,以健脾、补肝、清肺为主要内容。

针对秋天气候干燥的特点,润燥是要放在首位的。秋天干燥的气候,常使人感到口鼻干燥、燥咳,还会出现大便燥结。

此外,还可出现口唇干燥,皮肤干裂以及毛发脱落。 所以,防止秋燥,应当特别注意补充水分,饮食以滋阴润肺,  防燥护阴为基本原则。 

所以可以选择性的服用一些味甘性温、补肺气、养肺阴、滋阴润肺止咳、养胃生津的药物如:冬虫夏草、百合、沙参、麦门冬。

三、同时也应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。

运动锻炼可大多选择在室外、宜人的环境中进行,空气新鲜,日光适中,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与压力。尤其是运动锻炼中的竞赛活动,可以培养人有团结、协作精神,会使人愉悦而富有朝气。

传统的特色养生锻炼可以进行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易筋经、高抬腿、鸣天鼓等。也可以选择散步,慢跑、爬山、跳舞等锻炼。

锻炼的频率一般每周运动锻炼5-6次较为合理,而对身体肥胖的患者,坚持每天运动1次最为理想。


目前有一种误区认为;冠心病、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血栓血管病等疾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,不主张运动。

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,缺乏运动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,运动锻炼是重要而不可少的一环。对于已经患了心血管疾病的老人,散步和太极拳是最适合的运动方式。

因此,按照中医养生理论,来进行适当的食补、药补及体育锻炼,使人体五脏生理活动必须适应时节阴阳变化,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。


徐涛,教授、主任医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陕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引导老师。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二届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,陕西中医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,美国夏威夷东方医药学院客座教授。

徐涛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、教学、科研工作40余年,中医基础理论扎实,功底深厚,注重中医辨证施治,脉证并治,处方用药轻灵有法,灵活简便,逐步形成轻剂能医重症,小方可治大病的医疗风格。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疗效显著,对中风、头痛、失眠、眩晕、脑梗塞及糖尿病等老年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见解。

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;参与课题1项,获陕西中医药科技成果奖。精湛的医术和敬业精神享誉海内外,多次赴美讲学,受到患者及同行的高度赞誉。


版权所有?8455新澳门路线网址.保留所有权利
地址:咸阳市渭阳西路副2号 乘公交车11路、16路、18路、20路、23路、35路、36路、56路到陕中附院
邮编:712000   陕ICP备16013358号 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134号


急救电话:029-33339999
   预约热线:4001880123                        029-33341362
  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